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

仁義之道
最近頭腦裡有時浮現「仁義之道」這個詞。仁與義是對人的德性的看法,主要為儒家思想所強調。讀書讀得有點累,轉換一下,簡單做了一些資料整理。曾子說:「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」除此隨時自我反思平時言行是否合乎「仁義之道」。
仁者人也,親親為大,義者宜也,尊賢為大。 -------《中庸》
仁,人心也;義,人路也。 -------《孟子.告子》篇
【仁】
《說文解字》:「仁,親也,從人從二」。段氏引鄭康成注,以「人偶」釋仁。人偶就是二人,因為一人不能成偶,偶則相親。
樊遲問「仁」,子曰:「愛人」。 ------《論語.顏淵》篇
顏淵問仁。子曰:「克己復禮為仁。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焉。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」 ------《論語.顏淵》篇
子夏曰:「博學而篤志,切問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」------《論語.子張》篇
仲弓問「仁」。子曰:「出門如見大賓;使民如承大祭;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………」                  ------《論語.顏淵》篇
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達而達人。能近取譬,可謂仁之方也已。  ------《論語.雍也》篇

【義】
「義」是事之「宜」,指得宜而不過當的行為。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一定的應該做的事,必須為做而做,因為做這些事在道德上是對的;如果做這些事只出於非道德的考慮,即使做了應該做的事,也是不義的行為。孔子從個人修養角度,闡述君子和義、義和利的關係。孟子提出四端說,解決義的來源問題,以仁義觀念解說仁和義的關係。
《說文解字》:「義,己之威儀也。從羊從我。」段注:「義之本訓謂禮容各得其宜。」
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 ------《論語.里仁》篇
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 ------《論語.述而》篇
義者,天理之所宜。利者,人情之所欲。 ------《朱熹.論語集注二》
惻隱之心,仁之端也;羞惡之心,義之端也;辭讓之心,禮之端也;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 ------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
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qlydb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